close
  1. 教養小孩如碰到做法分歧時,主要教導者要記得掌控主導權
  2. 多用正面言語解釋行為,負面言語的力量會讓孩子記得更深刻,例如你怎麼不喊XXX?切勿說你壞壞沒禮貌,他只會更記得不喊人大人的會一直講,好像很在意.要淡化壞行為強化好行為
  3. 善用同理心,從小孩的角度出發看事情.
  4. 需禁止小孩的某些行為時,例如不要玩危險物品,不要進危險地方,可以善用擬人方式說某個東西不喜歡寶寶進入或觸碰,一旦觸碰或碰到就再也看不到或寶寶必須被抱離現場
  5. 不要在寶寶面前討論他的不好行為,如同第二點,會強化寶寶加強那個行為的印象.教養不同步時也記得要私下溝通,免得讓寶寶知道教養者自己都沒橋定
  6. 孩子喜歡的是尊重他決定的教養者,教養者必須先堅定立場訂定好原則,並且可以態度堅定,做法一致但口吻溫柔,切忌情緒性言語
  7. 感謝任何幫忙帶小孩陪小孩玩的的任何人,也要開心孩子喜歡跟其他人相處,因為他有安全感所以不用依賴媽媽,可以去跟他人互動並且探索這個世界.
  8. 聰明的媽媽用腦袋教寶寶+應對他人的干涉,不用情緒帶寶寶+回應他人
  9. 與其想辦法禁止寶寶玩不願意給玩的東西(例如玻璃杯子 3c產品等),不如想辦法製造可以給玩的環境,在有條件且盡量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給玩去滿足寶寶的好奇心.例如抱到沙發上或固定定點給玩不會造成危險又可滿足寶寶想探索物品的心

 

 

 

範例一:教養小孩如碰到做法分歧時,主要教導者要記得掌控主導權

 

 

 

困擾:

 

當寶寶咬玩具或摔玩具,玩具收走時,大哭。 結果,有其他人捨不得寶寶哭,反而說: "這樣哭哭好可憐喔~ 給你給你"。 擔心養成寶寶用哭的就有東西,且教養不一致。

 

 

 

建議:

 

當家人有其他成員,捨不得寶寶哭時, 媽咪就不要在此時,放給寶寶哭。讓寶寶哭的時間一長,而媽咪沒有收尾,就容易造成,其他人的介入。 而且平常可以認命只會哭三聲的寶寶,也會在此時,知道有其他人在場,而故意哭很久,讓其他人更想介入,然後覺得媽咪幹嘛放給寶寶哭 @@"

 

所以建議媽咪 應該在收走玩具時,就想好,教寶寶要有怎樣的行為,才能玩玩具。

 

 如,保證不摔、或不咬 或其他舉動。

 

如,因為我平常會製造能讓寶寶玩那樣東西的情境,如要拿馬克杯,一定要待在"地墊區",或是要玩筷子,一定要定點做再椅子上,要離開,筷子就要還媽咪。

 

所以一但他離開地墊區,馬可杯被我收起來,她哭哭。 我會跟醬醬說: "不用哭哭呀!! 要在哪裡就可以玩到馬克杯??" 那阿醬醬會知道,下一個動作就是回到墊子,就又可以玩馬克杯,不用哭哭。 這樣,即便有長輩在,捨不得她哭,也知道接下來的收尾很明顯,就是要醬醬回到地墊區,就可以再拿回馬克杯。

 

說這麼多,就是, 主要教導者 要這樣 默默控制住 主導權。 要讓孩子有方向(怎樣才能再玩玩具),其他人也知道媽咪不是不理小孩,讓小孩哭,就輕易介入,變成寶寶大哭就有玩具.....

 

再者,這樣做,如果遇到有"慧根"的其他長輩,也會有機會學起來,原來媽咪是這樣跟寶寶溝通,而寶寶也會有方向,不會用哭來要東西 ^ ^

 

至於"要在家先練好嗎?" 因為這真的最好就是平常跟寶寶的互動方式,所以也不是當下想出來的花招給長輩看,所以也不是說什麼練好,就是把平常的互動,我們怎麼跟寶寶溝通的,而寶寶真的可以懂,呈現出來。

 

 

 

哈!! 阿妙的破梗例子

 

媽咪:"你回地墊就可以玩杯杯了阿"

 

寶寶:"哇哇哇哇"

 

阿媽:"沒關係啦,拿一下就好,我在這邊看著,摸一下就好"

 

 

 

媽咪: "阿嬤,我知道要在地墊玩才安全喔!! 妳看,我知道要進去地墊玩才安全喔~~" (用寶寶的口吻對阿嬤說,並且媽咪要拿好馬克杯,不要被阿嬤搶走 ^ ^)

 

再對寶寶說: "妳要不要給阿嬤看,寶寶可以怎樣安全的玩杯杯?"

 

 

 

一般媽咪都這樣說了,阿嬤應該會說: "這樣呀!! 我看看,真的有這樣棒嗎??" 就等寶寶很棒的進去囉~~ (當然媽咪可以先帶著馬克杯進地墊 等寶寶)

 

 

 

如果當天寶寶真的不配合,變成要阿嬤抱,或是阿嬤真的是很白目要來拿馬克杯給寶寶, 那我真的會去將寶寶抱進地墊,

 

說: "就是這樣呀!! 進來就可以安全的玩玩啦!!"

 

就當作,再教一次寶寶 ..... 就是不要讓寶寶哭哭就違背原則就拿到...

 

 

 

第二例 (3+4 點)

 

困擾:

 

媽咪在廚房忙忙,寶寶一直要進廚房,結果,媽咪只好暫時將廚房的門關起來,結果寶寶一沒看到媽咪,就在門外會一直哭哭.....

 

 

 

建議:

 

若要做關門這件事,壞人不要是媽咪。

 

那門是誰關的??

 

是廚房危險,廚房的門要保護寶寶,寶寶進廚房,廚房的門就會關起來保護寶寶。

 

媽咪的心情要是,這樣媽咪也看不到寶寶耶!! 媽咪也好難過喔!!

 

所以,在廚房忙忙前,要跟寶寶說,

 

"媽咪在廚房忙忙,你在門口玩玩(可以備一些東西讓寶寶在門口玩,如可以讓她玩的鍋瓢盆 廚餘...等),這樣媽咪也看得到妳喔~~ 妳一進來,廚房的門會擔心妳,就會關起來喔!! 你在這裡,讓媽咪也看得到妳好嗎??"

 

 

 

當寶寶一爬進去,把她抱出來,要關門時,

 

"哇!! 廚房會擔心妳危險,要關起來啦~~ 好難過喔!! 這樣媽咪就看不到寶寶啦!!"

 

然後,關門,(當然寶寶一定是會大哭的~~)

 

大概30秒吧,不用超過一分鐘....

 

就可以跟寶寶說 : "你趕快跟廚房說,對不起,保證不會再進來了,不然廚房的門 媽咪打不開,媽咪就看不到寶寶了~~"

 

 

 

然後,偷開門縫看一下,有哭小聲,或是有道歉手勢或保證手勢,就可以說:

 

"哇!! 可以開門了,還好,這樣媽咪就可以看到寶寶了~~"

 

........

 

整件事情的過程,

 

就是不要讓寶寶覺得是媽咪懲罰她,媽咪是壞人...

 

這樣才會延伸出 寶寶難過哭哭,媽咪反而擔心寶寶會不會因此不愛媽咪或沒安全感,或是測媽咪懲罰她的底線...

 

是廚房本來就不能進來,廚房要保護寶寶,所以門會關...

 

媽咪跟寶寶一樣,被分隔會難過,所以請寶寶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要進廚房...

 

(這也許是圓媽列為同理心的原因~~^ ^ 就是讓寶寶覺得我們跟寶寶是同一陣線的 ^ ^)

 

 

 

第三例 (7+8 點)

 

困擾:

 

寶寶似乎比較喜歡"阿公阿嬤把拔",是我太嚴格? 所以寶寶比較不愛我??

 

 

 

建議:

 

絕對不是,看妳家寶寶,就是被妳帶得很有安全感,所以不會巴在妳身上,樂意跟他也熟的他人互動。

 

曾經,阿醬醬比較久沒回娘家,就會先黏我跟找我,我媽就說: "都黏一個人,看怎麼辦"。

 

也聽過其他媽咪說過,寶寶黏人,被批評是媽咪不會帶,沒有帶寶寶多去見世面...等等。

 

所以寶寶怎樣,大人都嘛有話說,不要被大人有時是無心說出口的話影響,如"怎攏不找你,只找阿公..."。

 

 

 

阿醬醬在娘家,如果舅媽在,就超級愛舅媽,幾乎有舅媽 就不用娘啦~~這樣,我媽她們就沒話說,阿醬醬超黏我了吧!! (心中os: 是你們的表現不夠讓阿醬醬愛啦 :p )

 

 

 

然後,讓妳婆婆在寶寶面前說出這種"怎攏不找媽媽,只找阿公...",是真的很不好。

 

本來寶寶不是這樣的,也容易被說一說就記得"不用找媽媽,找阿公"...

 

所以建議媽咪要學會用寶寶的口吻回話,

 

"不是不找媽咪,是一個星期不見阿公,想阿公啦~~"

 

再對寶寶說"這樣喔~~想找阿公,不枉費阿公疼妳喔~~"

 

 

 

寧願主動讚美阿公,幫寶寶打好外交...(正向的),

 

也不要讓寶寶留下 "比起來,我不愛找媽咪的印象"(負向的)

 

可是要回公婆話又怕太衝,所以試著習慣用寶寶的口吻回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小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